|
|
|
| |
|
《细讲弟子规》第24集课程复讲 |
|
马央军学长 |
|
|
1、没有学生不能教。 蔡老师以自己教过的六年级的学生为例,人之初,性本善。让学生感受到有一个人真正爱护他、关怀他,这个孩子就不会变坏也不可能自杀。
2、宽转弯,勿触棱。 把家庭经营好,孩子的德行培养好是最重要的。 在一切时、一切处提升谨慎恭敬的态度。
3、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要谨慎,要从细微之处去提醒自己。要慎独。一个人处世做人的态度,绝对不会因为没有人看到而有所疏忽、有所怠慢。 要尊敬一切万物,爬山的时候不可以大吼大叫,影响到很多动物的安宁。 到人家家里,不可随便参观,主人带你到哪儿,你就呆在哪儿。要时时警惕,要避免嫌疑,否则人家有什么东西失窃了就会被人家误会。古人有“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4、事勿忙,忙多错。 忙,就会乱。所以要缓和。缓可以免悔,退可以免祸,所以常常有条不紊就不容易做错一些事情。然后懂得进退,该退的时候不要强出头,可以免掉祸患上身。如前面讲到的“动物归原,物有定位”。 我们答应别人的事,马上登记在行事历上面。每天起来看一下,哪些事有做了,打勾;哪些事还没做,再次提醒,赶快去做。假如孩子从小有这个态度,他就很谨慎也很有责任心。 以卢叔叔教育刚读一年级的女儿忘带语文作业本为例,谈谈教育孩子的方法。卢叔叔认为女儿自己没有带是自己犯错,所以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该处罚就处罚,绝对不会把作业本送去。很有威严,很有原则。然后下午女儿回来告诉她怎么样避免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教育孩子,我们自身一定要做好榜样。
5、勿畏难,勿轻略 勿畏难,就是不要害怕困难。《中庸》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样定能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孟子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时时要自我砥砺,自我鼓舞。 蔡老师以自己立志要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例,告诉我们要勿畏难。去澳洲学习希望有一个很好的中国文化老师,希望有一位长者、一位好老师在我旁边。结果呢?一位是杨淑芬老师,一位就是卢叔叔。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 跟随杨老师在海口讲课一周后就开始一个人在海口推展中国文化教育,“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人确实有很大的潜力,不要担心。而且当你真正把这个决心、愿心发出来,很多的助力自然而然就来。汕头一位女士免费为我们提供教学场地。海口有个老板娘默默为举办五天的讲课活动买单。 我们透过自己的人生去体验真理,确确实实只要有这一分善心,一定会有很多善的力量来帮助你。当你有这一分心要做,只要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天自有安排。
所以当你有这一分心要做,你不要操心,我们就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慢慢缘分就会自然而然去安排,而且安排的事绝对不会让你做不来。上天很慈悲,当他知道你只能扛二十公斤,他就会让你扛二十公斤,但是你要每天练体力才行。等你可以五十公斤了,他就给你五十公斤,不会把你压死。你看我这么瘦小,没被压死。可是我回过头来一看,还真是如此。第一年没有让我当班主任,因为经验尚浅,所以带了四个年级的科任。第二年就带了一个六年级毕业班,程度又难了一点。后来又带了全校不好带的班,所以难度怎么样?慢慢加高。后来,带过了这一班以后就调到海口去了,也让我慢慢磨链。所以诸位只要有心,不要操心,上天自有安排。好,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
|
|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
|
|
|
|
|
|
|
|
|
|